人物风采
青春向军行 | 唯有奋斗不负韶华
发布日期:2024-03-14 作者: 刘鹏超 王捷 图片:刘鹏超 访问量:

假期一结束,张晟锴马上调整状态,一心扑到学业上。他的毕业设计涉及仿真模拟的实验,每天往返于一、三号院,测数据、模拟计算,每一步都紧张有序——作为学校“钱学森创新拓展班”的一员,“忙碌”贯穿他本科学习的始终。

他参加各项学科竞赛,获得国际物理竞赛银奖、全军军事建模竞赛特等奖,他带领队伍在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上获得全国特等奖,刷新学校在该赛事的成绩记录;他还负责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EI检索论文……2023年,他被评为“奋进一流先进个人”,这本亮眼的红色证书激励着他不断前行,他十分清楚,成为战友口中的“六边形战士”,靠的是接续不断的奋斗。

在一次学习分享课上,“信号与系统”课程教员游鹏向大家分享了“挑战杯”竞赛的题目,其中,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赛的某道赛题和部队战斗力密切相关,对本科学员来讲十分具有挑战性。

“有没有敢揭榜的?”张晟锴毫不犹豫,站起来接下“战书”。经过层层遴选,一支由本科学员组成的10人研究团队组建成功。

张晟锴清晰记得,那段时间,他们经常奋战到深夜。在识别准确率提升的“关键一夜”,他们在实验室“干到凌晨2点”,空荡的校园里,路灯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。

临近比赛,原定上台答辩的成员身体却突发状况,无法答辩。张晟锴再次站了出来,他临危受命、从容应对,生动细致地将作品全方位展现给现场评委,专家一致高度评价“不愧是国防科大的小伙子”。最终,他们的作品夺得特等奖。

早在大二时,张晟锴就对毫米波雷达产生了浓厚兴趣,得知其在智能感知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,当即和两名同学一拍即合,组成研究小队,研究基于毫米波的手势识别技术。

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一个个技术创新点不断落地,看着详实的实验结果,指导老师李悦丽认为可以着手撰写学术论文。

论文该怎么写?经验欠缺的张晟锴只能反复求助找指导老师。“先凝练论文创新点,再进行解释和证明。”

两个月里,张晟锴泡在图书馆看文献、测数据……面对审稿人的严苛要求,在论文修改最后阶段,张晟锴连续鏖战三、四天,从早到晚写程序、做仿真,当在电脑上敲完最后一个字母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涌上心头。最终,论文被IET国际雷达会议录用,由于论文较强的创新性,主办方邀请他做会议报告,相关的研究成果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
“我学得还不够,做得也不够。”四年的历练,他褪去了青涩,多了份坚毅与成熟、果敢与担当。今年,他顺利保送研究生,即将开始新的征程,面向前路,他始终抱定奋斗之姿,目光炯炯,脚步坚定。